如何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

和減少寒害損失?





台灣緯度較低且氣候濕熱,稻米一年有兩次收穫,分別為1-6月的一期作,7-12月的二期作。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暖化現象,導致冬季及春季氣溫日漸升高,一期稻作插秧日期有日漸提早之現象。一期稻作提早插秧雖可減緩二期稻作插秧時間壓力,但太早插秧可能使水稻在插秧初期因遭遇低溫寒流或冷氣團侵襲而發生秧苗冷害枯死,或在水稻生育後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期間,因低溫冷害而有稻穀不稔實情形發生。水稻低溫寒害一般常發生在一期稻作生育初期及二期稻作生育後期。一般一期稻作秧苗期常遭遇低溫寒流或冷氣團,秧苗易受低溫寒害,導致秧苗生長及根系發育受阻、分?數減少; 在4、5月梅雨期偶爾會有異常天氣發生,此時會有連續幾天溫度低於20℃以下,若逢稻株發育至孕穗期,將會導致稻穀結實不良、產量降低等現象。二期作水稻插秧延後時,常在孕穗期至乳熟期遭遇到低溫或季風影響,造成稻穀充實不良情形,影響稻米品質與產量。


寒害預防措施:

(1) 秧苗期: 一期作秧苗期在低溫環境,需要預防寒害,一般育苗場會在秧苗上方覆蓋一層不織布或透明塑膠布,以物理方式保持溫度。

(2) 本田初期: 一般依靠田間灌溉水進行防寒作業,使田間保持深水流動,藉由田間水的高熱容量及溫度釋放來防止葉片受到寒害或霜害,待回溫後加速田間排水。

(3) 孕穗期間: 中晚熟稻宜依各地慣行農時調整,不要過早種植,以避免氣候反常時發生之孕穗期低溫危害;對於早熟稻品種應該稍晚種植,一般到2月下旬以後種植比較安全。在施用高氮肥的環境下,稻株對於低溫的反應更敏感,可酌量增施磷肥,以增強對低溫之抵抗性。

(4) 生育後期: 水稻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間,對低溫較敏感,如遇氣象低溫預報,可加高稻田灌溉水深度,待天氣溫暖時再將水排出,適度減輕低溫寒害。二期作應於八月上旬即行插秧完畢,降低生育後期遭遇低溫之風險。

 

低溫會降低作物光合作用強度、減少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影響養分的運轉,有些農民求好心切,會增加施肥量,此時過多的肥料容易導致土壤累積的肥分過高,造成植株肥傷。若遇低溫情況,首先應做好保暖措施,若需補充肥料建議可改由葉面施肥方式,較根系吸收效果佳。

增強植株耐受性、提升植株健康度,推薦可於不同生長階段使用下列之葉面肥:

秧苗期速益芽 Go Sprout 131促進水稻Tiller、強化根系發育、提升作物呼吸代謝作用
生長分蘗期(約分蘗後期) 挺立穗 Si Force 851:利用高濃度矽與木質素增強植株細胞韌性,提高抵抗力及抗倒伏的能力,增加產量,可與酸性農藥共用(全台唯一)

幼穗形成初期植鈣勇 Ca Strong 801:促進子穗生長,提升耐受性

        挺立穗 Si Force 851:增產增量、不易倒伏

實際使用效果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0k_2nyAw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委會-水稻寒害災害潛勢資料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0878

水稻寒冷害指標與調適策略

https://kmweb.coa.gov.tw/knowledgebase.php?id=410036

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農改場-氣候多變化,一期稻作避免早植

https://www.hdares.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

行政院農委會-水稻田土壤磷肥管理

https://kmweb.coa.gov.tw/knowledgebase.php?id=306689

臺南區農改場技術專刊-水稻天然災害種類

https://book.tndais.gov.tw/Brochure/174/p04-10rice.pdf